真实、陪伴、转变
2019年,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,成长、责任一下就填满了工作与生活。对于这一年的读书生活,我想用三个词概括:真实、陪伴、转变。
根据读书俱乐部活动安排,我在上半年完成了《顶天立地谈信仰》、《历史的轨迹: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》两本书的阅读。前者是以讲党课的方式,用故事讲道理,引人深思。一个当初只有50多人的政党,只有十几个代表的大会,他们其中最小的不到 20 岁,为什么能克服千难万险聚集到一起?这个命运多舛的政党一路面临各种围剿追击,为什么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?是什么让人民选择了共产党,而不是别的政党?答案只能是两个字:信仰。徐川团队用看似轻松实则严谨的文字,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讲了出来,看完有种很过瘾的感觉,党课就应该这么讲,才不会显得枯燥。而且通过阅读,我也开始着手修改自己之前《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》,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部分。
后者是用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、一个个可敬可爱的人们,从“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”、“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”等十三个问题着手,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“谜底”。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关于党史的宝库,在涉及党史党建问题时,总会拿出来翻一番,从中找寻答案。这本书也是我这一年折痕、笔记做的最多的一本。两者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真实,正是因为这些真实的例子、鲜活的人物形象,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空缺。
这一年我也读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。《骑鲸之旅》是将亲子共读比喻成一场奇妙的旅行,大人们扮演更多的是陪伴这个小鲸鱼不断探索的角色。小孩不可能一直跟着大人的步伐,按照大人的心意去做事,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下思路,变成陪伴他们去感知呢?亲子共读归根到底其实不在于
“读”,书只是通往心灵的一种“途径”。《陪孩子玩过3岁前启蒙期》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,认识到陪孩子玩好也是一门艺术。比如当我唱着“拉大锯,扯大锯,外婆家,看大戏……”时,宝宝就会很兴奋的伸出手要借力坐起来。这种通过游戏互动,达到高效的亲子陪伴,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功课。
由于身份的转变,这一年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、情绪低落,到现在乐观面对、坦然处之,这些精神食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党课因为真实,所以动人;家庭因为陪伴,所以珍惜;心态因为转变,所以乐观。